本报道历时四个月跟踪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走访10个代表性数字生活场景,采访政府官员、技术专家、社区居民等68位相关人士,通过详实案例展现上海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如何兼顾技术创新与人文温度。

(首席记者 王砚)清晨七点的蒙西菜场,82岁的李阿婆用智能手机扫描商户二维码,屏幕上立即显示蔬菜的产地信息和农药检测报告。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上海正在构建的"数字生活新范式"——既要跑出科技加速度,也要守住城市烟火气。
---
上篇:数字基建的上海速度
■ 核心数据:
- 全市5G基站密度达8.2个/平方公里
- "一网通办"接入服务事项超3500项
- 但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上海龙凤419社区 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透露:"我们正打造‘15分钟数字生活圈’,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数字化红利。"
---
中篇:治理创新的温暖实践
• 特色案例:
✓ 静安"数字居委会"AI语音助手
✓ 浦东"城市大脑"防汛系统
✓ 徐汇"长者数字课堂"线下教学点
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在曹杨新村"元宇宙社区中心",居民通过VR设备参与小区改造方案讨论。"技术最终要服务于人。"项目负责人张明强调。
---
下篇:未来生活的多元可能"
✓ 新兴业态:
- 南京路数字孪生商业体
- 虹口"区块链+老字号"认证体系
上海娱乐联盟 - 杨浦滨江智慧艺术装置群
数字艺术家林默在徐家汇天桥布置的互动光影展,已成为市民夜间打卡热点:"我想用科技重新诠释上海的城市肌理。"
---
挑战与突破
尽管上海数字化水平全国领先,专家指出在数据安全、算法公平等方面仍需完善。随着《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这座城市的数字文明建设将进入新阶段。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5年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