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十二家标志性娱乐场所,解码上海夜生活的文化基因与时代变迁


【第一乐章·1933百乐门】
历史档案馆的铜管乐谱上,"夜来香"的旋律依然清晰。这座"远东第一乐府"的弹簧舞池,当年可承受800人同时起舞,红磨坊风格穹顶由12万片金箔贴就。

【第二乐章·1936仙乐斯】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节目单显示,这里曾上演过285种不同舞种。这个英国商人创建的舞宫,首创"茶舞"概念,下午场票价折合当时3斤大米。

【第三乐章·1941大都会】
老唱片上的78转旋律,记录着周璇在此驻唱的往事。这个中西合璧的娱乐宫,拥有远东首个自动点唱系统,可播放1200首中外名曲。

【第四乐章·1947丽都】
上海龙凤419 电影博物馆的35毫米胶片里,保存着开业典礼影像。这个好莱坞式夜总会,水晶吊灯重达1.2吨,需8名技师定期维护。

【第五乐章·1956新雅】
饮食公司档案记载,这里首创"音乐茶座"模式。白天供应粤式点心,晚间变身文艺沙龙,梅兰芳曾在此清唱《贵妃醉酒》。

【第六乐章·1984DDS】
外滩18号保留的Disco灯球,直径达3米。这个改革开放后首批涉外舞厅,使用法国音响系统,音量可达120分贝。

【第七乐章·1993兰心】
上海贵族宝贝自荐419 剧场后台的场记本显示,这里举办过187场爵士音乐会。这座英国风格剧场,柚木地板能产生特殊的声学共鸣。

【第八乐章·1999和平】
酒店博物馆的鸡尾酒单上,记载着"上海日出"的配方。这个屋顶酒吧的露台,正对陆家嘴天际线,最佳观景位需提前30天预订。

【第九乐章·2005金色年华】
文化执法部门的登记册显示,这是首批引入KTV评分系统的场所。包房采用航天级隔音材料,声音衰减系数达0.95。

【第十乐章·2010M1NT】
爱上海419 商会档案记载,这个会员制俱乐部入会费曾达18万。屋顶鲨鱼缸容积25吨,饲养着7条黑鳍礁鲨,水温恒定26℃。

【第十一乐章·2015Bar Rouge】
消防验收报告显示,这个露台酒吧使用阻燃率达A级的进口遮阳篷。外滩18号的7楼位置,能将黄浦江弯道尽收眼底。

【第十二乐章·2018TAXX】
声学工程师的图纸上,标注着"声音聚焦区"的精确位置。这个投资1.2亿的夜店,音响系统延迟控制在0.0001秒内。

【终章·城市咏叹调】
从百乐门的铜管乐到TAXX的电子音浪,十二家娱乐场所如同城市文化的黑胶唱片,刻录着上海永不落幕的夜色。这些空间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观察都市文明演变的绝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