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条网红马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蜕变与重生

爱上海419
早晨八点的永康路,咖啡师阿杰正在调试从柏林空运来的古董磨豆机。他的店面前身是1958年的国营粮油店,斑驳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被精心保留在吧台后方。"每天都有老顾客来回忆当年凭票买油的情景",这位90后店主展示着特调的"粮票拿铁"——杯垫是用老票证复刻的。
最激烈的碰撞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业态调整。街道办创新推出"三三制":三分之一保留原住民生活业态,三分之一引入文创店铺,三分之一作为公共空间。修鞋匠王师傅现在和买手店共享门面,"他们帮我设计潮鞋改造服务,收入翻了两倍"。
夜幕降临后,这里呈现出魔都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场景:穿着旗袍的阿姨在精酿酒吧门口跳广场舞,法国游客举着可丽饼拍摄老式公用电话亭。当城市学者把这里称为"中国式城市更新的样板"时,居民们更关心的是明天早上倒马桶会不会又遇到排队。
end
上海夜生活论坛